X 关闭

星舰首飞暴露出五大问题,发动机故障只是其一,但也有亮点很惊艳
来源: 科普大世界      时间:2023-04-25 08:28:03

马斯克的星舰首次试飞已经结束, 虽然他和SpaceX都不认为发射是失败的,但是这次发射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很多问题,其实都在说明这次试飞相当不成功,下面我们来看看都出现了哪些问题:

第一,起飞太慢了

在点火起飞时,星舰点火开始后经历了大约4秒的时间才离开发射台,这个时间太长了,之前还没有在其他火箭发射时看到过火焰大力喷射4秒后才起飞的情况,这不但会耗费大量的燃料,弄不好还会摧毁发射台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第二,起飞后箭体倾斜

星舰开始起飞后箭体就倾斜了,明显有一个向外的一定角度倾斜,开始上升就出现这样的问题,真是悬而又悬,而如果这时的小幅度倾斜不被调整,那么箭体飞出去几公里高时就会下坠了,试飞很可能提前失败。

好在随后在火箭飞起来时,角度又被调正了,很明显看到星舰尾部进行了一个漂移动作,开始了角度直上的飞行,这是此次试飞中让人为之惊艳的一大亮点,可以说很也说明美国作为航天超级大国,在火箭姿态控制方面的确是有一套的。

第三,多台发动机故障

星舰首飞过程中多台发动机未启动或者熄火,报道称火箭点火之后便有三台发动机未启动,不知火箭起飞时的倾斜是否和一侧三台发动机未启动有关,而在上升过程中又有两台关闭,由于都集中在一侧,所以星舰发射团队也不敢关闭另一侧对应的发动机,要不然推力会严重不足,这也导致星舰飞行时箭体一直有倾斜的趋势,但箭体姿态控制又一直在调整,所以一直坚持到了30多公里的高空。

然而出现故障的发动机台数不断增加,在上升到30公里以上的高空时,熄火和出故障的发动机已经达到了8台,几乎占到了发动机总台数的1/3。

这就太过分了,因为推力会严重不足,火箭发射试验也就注定不可能成功了。而且从影像资料中看,这八台发动机大多数都集中于一侧,当然会导致火箭飞行的偏转,这应该就是星舰在30余公里的高空中“翻了5个跟头”的原因。

第四,火箭箭体一二级未分离

火箭发射的目的是什么?就是要将载荷航天器送入轨道,然而星舰的一二级始终都没有分离,最终不得不自爆,那就可以定性它的这次发射是完全失败的!

要知道按照星舰首飞发射的原计划,它是要飞行90分钟的,两分半钟时就要飞出大气层,接下来2分52秒时一二级分离,一级抛落后坠毁,二级则要飞行多半个地球,飞到一个小时零17分钟21秒时再入大气层,1小时30分时溅落海上。然而其一共飞行了3分59秒就自爆了。

第五,发射台未建引流槽太危险

星舰发射台下未建喷火引流槽,这可能是星舰团队的大意了,以为30米高的发射台,下面的空间足以代替引流槽的作用了。没想到7600吨的推力喷流实在太强大了,将下面的混凝土地皮都掀掉了,下面的泥土也被吹跑了,底座下吹成了个大坑。

从影像画面便能看出,被火箭尾焰吹出的混凝土碎石块如同炮弹一般,从发射台底下向外四散飞溅,1公里以外的拍摄车都被碎石块击中了。

数百米外的燃料储罐也被石块砸扁,幸亏没有被击破爆炸,很显然不用导流槽的火箭发射是很危险的。有人说出故障的发动机也是被发射台下的碎石击中打坏的,对这一说法表示怀疑,若未有影像资料证明,很难想象碎石在强大冲击力下可以逆行向上打到发动机上,而且发动机喷口都没有损伤,发动机却坏了,所以发动机故障大概率还是其本身以及点火后共振出现的问题。

总结:

整体上来看,星舰的首次发射十分不理想,90分钟的计划只完成了4分钟,显而易见的问题就有如上五个方面,解决起来也不容易,虽然马斯克和SpaceX都没有说发射失败,还说“过程很愉快”,但无论如何也不能说首飞是成功的。

可能有人会说人家只是尝试一下火箭发射而已,没指望全都成功,这样的想法要不得,火箭发射哪里会是小事?这次星舰的造价据说高达30亿美元,花30亿美元只得到个发动机多台故障,火箭连大气层都没出去,只飞行30公里高,一二级都没分离、计划90分钟却只飞了4分钟的表现?这样的情况要是发生在我国,怕是发射方要被喷死了!

火箭的发射价格高昂,之前又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,所以发射活动还是要慎之又慎的。起码要有相当高的成功率才能进行试验,而我国的火箭发射试验也一直都是这么做的。

展望:

不过,也必须说星舰的发展进步还是非常快的,其设计理念和技术都有很大的超前性,研发制造进度也赶得很快,其在首飞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,相信最终都会被一一解决,这款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火箭还是来日可期的。

希望我们的长征九号也能尽快研制成功。美国太空总署 署长 纳尔逊已经发话了,说月球谁先到就是谁的,正在向世人宣称“自古以来”,我们也得赶紧加快步伐啊!

标签:

广告

X 关闭

广告

X 关闭